close

髒話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

,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習慣和性格的養成,即便是平時不經意的小習慣,也會讓孩子抓準模仿!今天就通過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告訴你,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深!

 

1、語言

場景1:媽媽說髒話,三歲兒子“學舌”

週末時,張女士獨自帶兒子出去遊玩,媽媽開車,兒子坐在安全坐椅上。車在行進中,一輛車突然從後面超車險些刮到她的車,由於情緒緊張下意識地罵了一句,坐在後面的兒子問:“媽媽,你怎麼罵人了?你不是說罵人不是好孩子嗎?”本以為這事過去了,但晚上回家的時候,兒子在園區裡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,他也那樣罵了對方的小朋友。

  

媽媽經妙招:

面對孩子說髒話的問題,家長首先要明白,孩子不文明的語言一般都來源於周圍的環境,比如家長總把髒話掛在嘴邊,這就很容易讓孩子去模仿。因此,家長一定要先正言正己,提高自身的修養,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。

 

其次,就是要儘量保持平靜,讓孩子覺得髒話跟其他平常的話語沒什麼差別,並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。他們覺得無趣了,就不會再去故意模仿這些詞彙了。如果你對孩子說髒話的行為表現得過度緊張或非常氣憤,反而會讓孩子認為說髒話是一種很有趣或是很特別的話,從而重複地模仿。

 

還有一些孩子說髒話是為了發洩不良情緒,對於這類孩子,家長要引導他學會自我控制,或者幫他選擇適當的宣洩方法,這樣才能逐步糾正他罵人、說髒話的不良習慣。

  

2、動作

場景2:孩子打架家長幫

劉女士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,班上有一個男生經常欺負她的兒子,劉女士在找老師及對方家長溝通後仍沒有解決問題,於是就讓兒子在受欺負時反擊,沒想到兒子還手之後,那個男生再沒欺負他。

 

媽媽經妙招:

相信沒有哪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“吃虧”,但你要明白,孩子之間的矛盾永遠都存在,是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的。如果大人強加干預,而且教給孩子“以牙還牙”的處世態度,可能會助長孩子的報復心理,讓他們誤入歧途。

  那麼,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,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?媽媽經認為,既然事情發生了,家長首先要瞭解衝突發生的原因,如果是孩子做錯了,要鼓勵他自己去解決或者指導孩子去解決,比如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道歉,以化解衝突,或者是找老師協調,但不要用武力來解決爭端。

 

看到這裡,想必不少家長對讓孩子“忍氣吞聲”的做法表示擔憂,認為這麼做會讓孩子沒了男子漢氣概。其實,媽媽經倒覺得,要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,不是教孩子恃強淩弱,而是要讓他們懂得自立、吃苦、堅韌、寬容、關愛他人,教他們有責任意識,遵紀守法,而不應該讓他們“以暴制暴”。

 

3、道德

場景3:跟孩子議論老人的是非

一個2歲多的小男孩一直都是奶奶帶著,可能是婆媳關係並不太好,媽媽總會說奶奶的一些壞話。一次奶奶帶孩子下樓,一不小心從樓梯摔了下來,結果,孫子的一句話讓奶奶“心痛”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。孫子竟脫口而出:“老不死的。”

 

媽媽經妙招:

由於觀念的不同,生活中與老人產生摩擦在所難免,吐槽幾句也無可厚非,但是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,因為這會無形中影響孩子今後的人格發展。

 

其次,父母千萬不要把自己跟老人的矛盾傳染給孩子,因為,一個連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都不尊重的孩子,以後絕對不會尊重父母!

 

此外,背後議論別人也是一種道德缺陷。但有些父母說閒話不注意避諱孩子,讓孩子覺得背後說別人壞話也是可以的,孩子慢慢的也會學習這種行為,久而久之便成了小小“長舌婦”。

 

有這種不良行為的孩子會由背後議論他人發展為編造小朋友的“故事”,挑撥小朋友之間的關係,繼而說假話哄騙父母或老師,不利於孩子的思想和道德品質修養。

 

因此,為人父母,請務必要給孩子做好榜樣,即便是有的人或事需要討論,也要避開孩子,以免使孩子受到影響。

  


arrow
arrow

    storynson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